作者: 李凡
小時候看小人書,關(guān)羽有勇有謀有情有義,,是我幼兒時期的一種夢境,。后來看電視劇,又被孔明的足智多謀,、運籌帷幄,、決勝千里、近乎人妖之間的形象所吸引?,F(xiàn)在看書,,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和洞察,又被司馬懿的隱忍與韜光養(yǎng)晦的處世哲學所折服,。
司馬懿每次出場都充滿搏弈和懸念,,在一場場的策略和權(quán)謀的較量之中,他慢慢地從權(quán)力的邊緣游走到政權(quán)的中心,直到最后雄主三國大局,。他熬死了魏國三代君主,,熬死了諸葛亮,成了最后贏家,。
投曹之后,,司馬懿最初的對手是楊修,但他總是向楊修討教,,他的隱忍和謙卑一目了然,,他敬畏對手、也尊敬對手,,隱藏自己的實力,,從不自視過高,最終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,,被曹操送上了斷頭臺,。曹爽屬“皇親國戚”,但愚蠢至及,,論資歷,、論聲望、論經(jīng)驗,、論才干,,曹爽都遠不如司馬懿。起初,,曹爽還對司馬懿以長輩相待,,遇事經(jīng)常請教,不敢獨斷專行,??珊髞聿茴K篮螅芊迹攴桨藲q)繼位,,曹爽以其皇族勢力,,提升司馬懿為太傅,拿掉其兵權(quán),,當了皇帝的老師,,把他排棄在權(quán)力圈子之外。司馬懿沒有與其硬碰硬,,莊子云:“井蛙不可與海,,夏蟲不可與冰”。司馬懿以年老體弱為由,,告老還鄉(xiāng),。但司馬懿暗中豢養(yǎng)死士三千人,,安排到城中各處,關(guān)注曹氏家族的一舉一動,,為后來成就大業(yè)埋下了伏筆,。
《三國演義》總共120回,其實寫司馬懿的篇章不是很多,,精彩之處就是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斗志斗勇,。但少有勝局,他敗而不傷,、敗而不恥,、是善敗之人。兵法云,;“善敗者不亡”,。每次失敗司馬懿都能做到不失落、不失望,、不沮喪,、不頹廢。蕭伯納說過,;成功是由大量的失敗鑄就的,。司馬懿從來沒有在失敗中自暴自棄。
曹丕亡故之后,,曹睿稱帝,,年方十五,中軍大將軍曹真,、鎮(zhèn)軍大將軍陳群,、征東大將軍曹休、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乃為顧命大臣,。在曹氏的權(quán)力中心,司馬懿是外姓,,正如后來被諸葛亮辱罵而氣死的王朗所奏:“司馬懿深明韜略,,善曉兵機,素有大志,,若不早除,,久必為禍”。曹睿隨將其削職回鄉(xiāng),。司馬懿為避禍保身,,選擇了隱忍,再一次跌落神壇,。
魏國再次起用司馬懿已是《三國演義》第94回,,諸葛亮數(shù)敗大都督曹真,,已然兵逼長安,關(guān)中危矣,!太傅鐘繇以全家人性命保舉司馬懿,,封平西都督。司馬懿隨起宛,、洛之兵刺死孟達,,破解了諸葛亮進取洛陽的計謀。接著魏兵又占蜀兵進出祁山的咽喉一一街亭,,使諸葛亮無功而返,。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兵逼西城縣,諸葛亮在此演了一場“空城計”,,十五萬大軍對于宵小縣城何足懼戓,?恐怕是司馬懿怕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吧,?他知道自己價值和性命都是因為有諸葛亮的存在而擁有,!足見其把隱忍和智謀運用到了極致。
后諸葛亮呈《出師表》于后主劉禪,,七出祁山,,數(shù)敗司馬懿。連連征戰(zhàn),,諸葛亮積勞成疾,、身心俱疲,自感時日無多,,想急攻以成就先帝遺愿,。司馬懿抓住諸葛亮這種心理弱點,只是堅守不出,,不與之戰(zhàn),,諸葛亮為激怒他,送婦女用的頭巾,、發(fā)飾和衣服羞辱他,,司馬懿不為所動,最后諸葛亮客死五丈原,。司馬懿利用時間上的克制和忍耐,,成為了贏家。此時曹真已死,,接著詐病賺了曹爽,,司馬懿已然獨掌大權(quán),其兒子司馬昭,、司馬師也暗自積攢勢力,,各方力量呈異軍突起之勢,,司馬家族已在勢力上完勝曹氏家族。一切準備就緒,,司馬懿趁曹氏家族及親信帶著御林軍隨魏主曹芳出城謁明帝墓,、畋獵的機會,發(fā)動兵變,,清除曹氏黨羽,,不得已曹芳只得封司馬懿為丞相、加九錫,,完成了他的大權(quán)獨攬,。
嘉平三年八月,司馬懿染病,,不冶而亡,。后主曹芳厚加祭葬,優(yōu)錫贈溢,;封司馬師為大將軍,,司馬昭為驃騎上將軍。
縱觀司馬懿的一生,,是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一生,。他每每受命于危難之際,總會跌落于流言蜚語和猜疑詆毀,,他的人生可爭可議可圈可點,。但其不甘沉淪、韜光養(yǎng)晦的隱忍精神值得學習,。司馬懿曾說過:受人之辱,,不動于色;察人之過,,不揚于人,;覺人之詐,不憤于人,;藏器于身,,待時而動;欲為蒼鷹,,勿與鳥爭。這在當今仍可當值得學習的致理名言,。人如果不能在失敗中成長,,就必定在失敗中消亡。
——刊載《大渡河》雜志
作者簡介:李凡,,湖北嘉魚縣人,,湖北省作協(xié)會員,。
手機客戶端
微信公眾號